
生活中,毛毛細雨雖不會一下子淋濕衣裳,但若不及時撐傘遮擋、尋地躲避,被淋濕是遲早的事。作風建設也是如此,作風問題常起于毫末、積于忽微,加強作風建設,就要謹防“細雨濕衣裳”,從小處嚴起來,從細處抓起來,才能把不正之風堵得住、防得牢。
強化抓早抓小。作風問題往往發端于細微之處、潛伏于萌芽之時。“抓早”就是要敏銳洞察、及時干預,盡早識別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紅臉出汗”“咬耳扯袖”。“抓小”就是要聚焦具體、精準發力,錨定作風問題的易發點、高發區,將紀律規矩的觸角延伸到“一頓飯”“一次用車”等具體行為中,通過細化標準、明確紅線,使嚴管有據可依、有痕可循,讓任何逾越底線的“小微動作”都無所遁形、受到約束。要真正把問題解決在初始階段、化解在成風之前,防止小病拖成大病,防止群眾厭惡的小問題演變成影響干群關系的大禍害。
筑牢長效機制。作風建設非一日之功,且如逆水行舟,唯有以釘釘子精神守住問題“微”處,方能筑牢作風“大”堤。作風建設的新成效,深植于常態長效的嚴管監督與日常涵養之中。要將制度建設融入日常、抓在經常、貫穿始終,將常態化監督檢查機制融入工作流程、嵌入管理環節。通過日常談心談話、隨機明察暗訪、定期分析研判等多種方式,織密監督網絡,讓黨員干部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要克服“一陣風”心態,建立健全可查詢、可追溯、可問責的長效監督機制,確保監督不松勁、不斷線。要把“抓細”的要求貫穿始終,從細微處鏟除作風問題滋生的土壤,確保作風建設不留死角。
推動化風成俗。良好作風的形成,是一個個“善小”累積的質變過程。要深刻認識“小事”蘊含“大義”、“小節”承載“大道”,形成“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思想自覺。要大力培育和弘揚清正廉潔、務實擔當的優良作風,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營造見賢思齊的氛圍,使優良作風在潛移默化中成為集體風尚。要自覺從“針尖”抓起嚴起,從小事小節上規范言行,在一點一滴中錘煉修養,讓清風正氣充盈于日常、植根于內心。要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堅守、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推進、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一個現象一個現象糾治,持續擦亮新時代作風建設這張“金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