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人才蔚起,國運方興。當前,人才資源作為第一資源的特征愈發明顯,人才競爭日益成為區域競爭的關鍵因素。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必須牢固樹立“服務為先”理念,以優質服務集聚人才、用好人才、成就人才,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服務人才,首先要讀懂人才、貼近人才。隨著人才流動加速和就業形態多樣化,其對服務的需求也日益多層次、個性化。如湖南岳陽創新打造“1+X”青年人才驛站布局,通過整合政策咨詢、創業指導、就業扶持等服務資源,實現人才服務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實踐說明,優質的人才服務不能止于個別“盆景”,而應形成全域“風景”,真正實現人才到哪里,服務就延伸到哪里。要提升服務精準度,定期開展人才需求調查,精準把握不同領域、不同層次人才的所思所盼。針對高層次人才,應聚焦科研攻關、成果轉化等關鍵環節,提供專業化支持;針對青年人才,應著力解決安居落戶、子女教育等實際困難。通過整合政府、市場、社會三方服務資源,加快推進人才服務數字化轉型升級,建設智慧人才服務平臺,推動人才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實現政策“精準推送”、服務“免申即享”,讓人才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體驗。
人才競爭,歸根到底是制度的競爭、環境的競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人才使用機制,允許失敗、寬容失敗,鼓勵科技領軍人才掛帥出征。”為人才“賦能”,就要充分授權、充分信任,推行“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賦予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經費支配權和資源調度權;為人才“減負”,則要減少不必要的事務性負擔,讓其心無旁騖聚焦主業。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大力破除制約人才發展的制度壁壘。建立健全創新容錯機制,明確容錯情形和程序,為敢于探索、勇于創新的人才保駕護航。敢于“破立并舉”,真正為人才松綁解縛,使其放開手腳創新、放心大膽探索,形成天下英才競相涌現的生動局面。
做好人才服務工作,既要注重物質保障,更要注重思想引導、政治引領。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將政治引領有機融入日常服務管理,引導廣大人才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加強與人才的思想聯系和感情交流,完善領導干部聯系服務專家制度,定期開展談心談話,及時了解思想動態,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善于用事業凝聚人才,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打造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實施一批重大人才項目,讓人才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實現價值、建功立業。加強人才理想信念教育,組織國情研修、社會實踐等活動,引導人才傳承弘揚科學家精神,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勵人才勇闖創新“無人區”,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注重選樹宣傳優秀人才典型,講好人才奮斗故事,增強人才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不斷營造尊重人才、見賢思齊的良好社會氛圍。(盧默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