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世界政治、經濟形勢及國際關系的其他各領域正經歷深刻歷史性變革。今天,人類又面臨和平還是戰爭、對話還是對抗、共贏還是零和的抉擇。全球文明倡議的提出,是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公共產品,匯聚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給世界帶來繁榮穩定的巨大紅利,創造出扎扎實實的民生福祉。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全球文明倡議回答了“不同文明如何相處、人類文明向何處去”的重大問題,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建設美美與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園,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關鍵詞】全球文明倡議 文明多樣性 人類文明進步 【中圖分類號】D820 【文獻標識碼】A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處于動蕩變革期的關鍵時刻,著眼為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穩定性、正能量,為人類文明進步、世界和平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對于促進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對于維護文明多樣性、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對于應對共同挑戰、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當前,文明的價值空前凸顯,全球文明對話至關重要。中國攜手世界進步力量,積極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打破不同文明的交流壁壘,賡續人類文明薪火,開創各國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新局面,為應對全球共同挑戰、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激發精神力量,凝聚磅礴合力,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全球文明倡議的時代背景
在大發展的時代,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以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驅動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深刻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世界日益成為緊密聯系的“地球村”,人類社會發展步入互聯互通的新時代。在這一新時代背景下,各國利益休戚與共,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程度空前加深。國際社會正日益發展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各國人民的命運前所未有地緊密相連。
在大變革的時代,世界政治、經濟形勢以及國際關系各領域正經歷深刻的歷史性變革。其中最具根本性的變化,是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革命性變化,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其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深刻推動國際體系演進。特別是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已成為世界格局演變背后的主要推動力量。這一變化推動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平等、包容有序的多極化方向演進,為各國實現自身發展和深化互利合作,開辟了新的廣闊前景。
當今世界,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安全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全球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顯著增加。當前,一些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因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發展失衡,導致出現物質主義泛濫、個人主義膨脹、社會誠信削弱、道德水準滑坡等問題。與此同時,大國競爭博弈日趨激烈,地緣政治沖突持續加劇,經濟全球化進程遭遇逆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抬頭,冷戰思維與零和博弈觀念回流,民粹主義思潮蔓延。尤其是個別國家濫用“國家安全”概念,固守二元對立思維,鼓吹“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等錯誤論調,刻意強化意識形態對立,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持續加重,對全球和平與發展構成嚴峻挑戰。
越是風云激蕩,越需要文明的燈塔指引方向;越是挑戰交織,越需要對話的橋梁連通心靈。2023年3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向世界發出深入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真摯呼吁。全球文明倡議是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產品,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應對全球共同挑戰貢獻中國智慧、激發精神力量。以“四個共同倡導”①為主要內涵的全球文明倡議認為,各種文明不僅是各民族歷史探索和開拓的豐厚積累,也是今天各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深層指引,人類歷史不會終結于一種文明、一種制度,文明多姿多彩、發展道路多種多樣,是世界應有的樣子,文明的繁盛、人類的進步離不開文明的交流互鑒,在當前這個變亂交織的世界中,各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通過對話彌合分歧、以團結反對分裂、以合作促進共同發展。
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習近平主席縱覽國際風云,秉持天下情懷,相繼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全球治理倡議,呼吁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四大全球倡議各有側重,并行不悖,分別從發展、安全、文明、治理四個維度,深刻把握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新形勢和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大趨勢,堅持多邊主義的核心價值和基本原則,立足于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致力于為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穩定性、正能量,彰顯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擔當作為。這些倡議正是中國對“是任由世界動蕩不安,還是推動其重回和平發展的正道”這個重大時代課題,作出的切實有效解答。
全球文明倡議的實踐探索
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促進不同文明平等對話。中國既是全球文明倡議的提出者,也是推進落實這一重大倡議的行動派。中國堅決反對一切唯我獨尊、貶低其他文明和民族的行徑,充分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努力搭建文明交流互鑒新平臺,在不同文明間平等對話和相互尊重方面發揮引領作用。如召開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等,廣泛開展雙多邊政黨交流合作活動,推進形式多樣的民間外交、城市外交、公共外交。又如,發起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文明古國論壇等。
落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成果。中國與巴基斯坦、韓國、伊朗、老撾、亞美尼亞等國簽署關于經典著作互譯出版的備忘錄,同阿拉伯國家共同實施百部典籍互譯工程和50部視聽節目合作工程,并推動500家中阿文化和旅游企業開展合作,與東盟加強職業教育等合作。中國加強同中亞國家的文明對話,邀請中亞國家參與“文化絲路”計劃,支持中亞國家高校加入“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等等。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6月,第78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中國提出的決議,把每年6月10日定為“文明對話國際日”。這些實踐探索,為實現世界持久和平、人類進步繁榮注入正能量,進一步夯實文化根基。
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鍛造不同文明相知相親的價值紐帶。“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畫出了世界各國人民普遍認同的價值理念的最大同心圓。中國在聯合國、G20峰會、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會議等多邊及雙邊國際場合中,積極團結一切進步力量,倡導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比如,堅決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堅定主張世界只有一個體系,就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只有一個秩序,就是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只有一套規則,就是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主張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同時,中國團結國際正義力量,始終堅決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霸凌行徑,堅決反對唯我獨尊和強權政治。實踐證明,中國積極引領并團結國際進步力量,共同踐行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這一行動顯著增強世界和平力量,有力推動共同發展與繁榮,有效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為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
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繁榮發展世界文明百花園。世界文明百花園的繁榮發展,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2023年,中國與法國簽署《2023—2025年文化遺產領域合作路線圖》,為中國專家與法方團隊共同參與巴黎圣母院現場修復工作、兵馬俑保護修復研究合作、公輸堂和茂陵合作項目、泰山和圣米歇爾山等世界遺產地締結友好關系等作出具體安排,并再次重申兩國關于繼續預防和打擊盜竊、盜掘和非法進出境文化財產,全力支持“沖突地區遺產保護國際聯盟”的意愿②。
中國還持續深化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文化遺產領域的國際合作,支持世界遺產保護事業,共同守護好全人類的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2024年9月6日,中國—非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和文化遺產保護合作對話會在京開幕,決定在聯合考古、古跡修復、博物館及藏品管理、世界文化遺產申報保護,以及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能力建設等相關領域開展合作,加強打擊文化財產非法販運、促進流失文物追索返還領域的信息通報和經驗交流,在國際事務中協調立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下共同推動因殖民或外國占領而流失的文化財產返還原屬國。
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促進文明互鑒。深化人文交流互鑒,是消除隔閡和誤解、促進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徑。中國同各國一道,在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領域搭建眾多合作平臺,開辟廣泛合作渠道。例如,中國提出建設“人文金磚”。為助力金磚人文交流走深走實,中國宣布從2024年起開始實施金磚數字教育能力建設計劃,未來5年在金磚國家設立10個海外學習中心,為1000名教育管理人員和師生提供培訓機會③。
中國與世界各國一道,積極落實全球文明倡議,倡導不同文明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致力于打破文明隔閡,延續人類文明薪火,開創各國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新局面,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應對全球性挑戰貢獻中國智慧,注入強大的精神力量。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對人類文明的探索沒有窮期,對建設美好世界的努力不會止步。我們堅信,只要世界各國團結起來,攜手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堅定不移走團結共贏之路,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夠共建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共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全球文明倡議的世界意義
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旨在促進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推動各國在相互尊重中共同發展、在求同存異中實現合作共贏,使一切文明成果更好地惠及當下、造福人類。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對于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破解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發展不平衡的難題,促進世界文明繁榮進步,更好推動人類文明事業發展,共同建設和平發展、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現代化世界,攜手開創開放包容、聯動發展的美好未來,進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全球文明倡議,科學回答“不同文明如何相處、人類文明向何處去”的重大問題,為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注入強勁動力。全球文明倡議,既是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主張世界各國攜手共同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嶄新文明理念,又是遵循文明交流和發展基本規律,確保世界文明百花園姹紫嫣紅、生機盎然的行動“指南針”。這一倡議秉持“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長處、優點”的基本認識,秉持“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的基本觀點,秉持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價值共識,汲取和平發展、團結共生、合作共贏等世界多種文明相融相通的優秀成果,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倡導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具有永恒魅力與當代價值的優秀文化,為將文明多樣性轉化為人類發展進步的持續動力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人類歷史告訴我們,企圖建立單一文明的一統天下,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世界各國應摒棄隔閡與排斥,超越文明沖突陷阱和意識形態對立,打破零和博弈思維,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應深化對自身及其他文明差異的理解,共同維護人類文明多樣性,倡導兼容并蓄、開放包容、互學互鑒,注重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要將世界多樣性和國家差異性轉化為發展活力與動力,堅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汲取時代精華,以創新為文明進步注入持久動力。
全球文明倡議,為“人類文明向何處去”指明正確方向。當今世界變亂交織,人類社會面臨各種新舊問題與復雜矛盾疊加碰撞、交織發酵,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向我們提出了“是堅持合作與融合,還是走向分裂與對抗?是攜手維護和平穩定,還是滑向‘新冷戰’的深淵?是在開放包容中走向繁榮,還是在霸道霸凌中陷入蕭條?是在交流與互鑒中增進互信,還是讓傲慢與偏見蒙蔽良知?”④等諸多重大時代課題。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化解人類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需要依靠物質的手段攻堅克難,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誠意正心。”
全球文明倡議順應不可阻擋的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反映世界各國人民加強團結協作、攜手應對共同挑戰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具體來說,全球文明倡議向世界表明,國強必霸、恃強凌弱、零和博弈等陳舊思維已愈發不符合時代發展潮流。唯有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從人類共同福祉出發,堅持開放包容、對話協商、公道正義、文明互鑒,致力于團結合作、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贏,才是國際社會應對時代挑戰、實現共同發展的正確方向和根本出路。
全球文明倡議,為世界各國探索現代化道路提供了重要啟迪。立足于西方現代化模式所導致的物質發展與精神發展不平衡、引發諸多全球性社會問題的現實背景,在國際社會現代化進程再次面臨多重挑戰與危機交織的關鍵歷史時刻,全球文明倡議,深刻闡釋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對于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的重要作用,深入揭示各國各具特色的現代化道路均“植根于豐富多樣、源遠流長的文明傳承”這一客觀規律,有力破除“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為各國共同探索現代化道路提供重要指引。這一倡議揭示出世界現代化是和平發展、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現代化。既增進當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孫后代權益,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不斷促進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這一倡議為推動人類現代化進程注入正能量的同時,也為世界各國帶來深刻啟示:堅守人民至上理念、秉持獨立自主原則、樹立守正創新意識、弘揚立己達人精神、保持奮發有為姿態,各國有權利也有能力基于自身國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現代化之路,把國家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全球文明倡議,為各國獨立自主探索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提供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這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對引領世界各國探索現代化發展道路具有深遠意義。正如一些國際人士指出的:“全球文明倡議強調尊重各國歷史和傳統的重要性,認為歷史和傳統不應被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障礙,而應被視為實現現代化的重要驅動力。對那些以本民族身份而自豪,且希望在全球化世界中保留其獨特性的國家而言,全球文明倡議的這一理念頗具吸引力。”⑤
【注: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以‘兩個結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研究”(項目編號:23ZDA006)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即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
②《國寶回歸見證中法友誼》,國家文物局網站,2024年6月28日。
③習近平:《登高望遠,穿云破霧 推動“大金磚合作”高質量發展——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六次會晤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4年10月24日。
④習近平:《深化團結合作 應對風險挑戰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在2023年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閉幕式上的致辭》,《人民日報》,2023年8月23日。
⑤卓奧瑪爾特·奧托爾巴耶夫:《全球文明倡議助力各國現代化進程》,《光明日報》,2024年7月8日。
責編/賈娜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