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是改革發展的主戰場、維護穩定的第一線,也是年輕干部成長的沃土和歷練的熔爐。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著力解決部分年輕干部在農村基層“水土不服”問題。這是對組織部門的明確要求,也是對年輕干部的深切鞭策。從“象牙塔”走進“田野間”,不僅意味著環境的改變,更關鍵的是要實現心態和角色的轉變。基層年輕干部要主動入鄉隨俗,努力克服“水土不服”問題,在思想和行動上與基層“雙向奔赴”,化“水土不服”為“如魚得水”,在基層沃土中拔節生長,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青春力量。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理論學習是提高干部素質和執行能力的基礎。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只有自覺加強理論學習,扎實理論功底,不斷激發自身潛力,增強精神動力,才能以更高的政治素養為人民服務?;鶎幽贻p干部身處一線,距離群眾最近,也直面復雜多變的情況和諸多難點問題。除了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更要用好基層一線這個實踐課堂,結合實際情況,發揮知識優勢,把黨的創新理論變得“鮮活生動”。要將學習融入工作日常,緊跟時代發展的“旋律”,把準智能互聯時代的“脈搏”,圍繞鄉村全面振興、基層治理等重要任務做到全面系統學、及時跟進學、深入思考學,理清工作思路,不斷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用結合、知行合一,錘煉真本領。
理論聯系實際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經驗和優良作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歷史反復證明,什么時候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得好,黨和人民事業就能夠不斷取得勝利;反之,黨和人民事業就會受到損失,甚至出現嚴重曲折。”要把理論與實踐結合好,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也要用好調查研究“傳家寶”。打印紙上看不見真基層,電腦屏幕里看不清真一線。年輕干部要用腳步去丈量每一寸土地,用眼睛去觀察每一處細節,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要認真處理好“我認為群眾需要”和“群眾實際需要”二者之間的關系,聚焦教育、醫療、就業、養老等關鍵領域,傾聽群眾真實心聲,了解群眾迫切需求,全方位體察實情,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努力將調研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惠民成效。
回望過去,從延安窯洞里紡車搖出的“自力更生”,到脫貧攻堅戰場“一個都不能少”的莊嚴承諾,一代代共產黨人用實干擔當托舉起民族復興的脊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有著大好機遇,關鍵是要邁穩步子、夯實根基、久久為功。心浮氣躁,朝三暮四,學一門丟一門,干一行棄一行,無論為學還是創業,都是最忌諱的。”大道至簡,實干為要。基層年輕干部要賡續實干精神,練就實干擔當的“鐵肩膀”,扛起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重擔,腳踏實地、真抓實干,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要把握基層歷練機會,以“所學”服務“所用”,在增強干事能力的同時發揚創新精神,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解放思想,積極探索新路徑,開創新模式,以勇氣和本領領航開道,不負青春年華,書寫時代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