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十月,稻谷飄香,我們迎來了第45個世界糧食日。糧食始終是關乎國運民生的頭等大事,是社會穩(wěn)定的基石,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障。保障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從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藏糧于民三個維度精準發(fā)力、持續(xù)用力,真正夯實糧食安全基石,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穩(wěn)、更牢、更久。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的根基。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把關系十幾億人吃飯大事的耕地保護好,絕不能有閃失。黨員干部要深刻認識到耕地保護的極端重要性,堅決扛起耕地保護的政治責任。要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加強耕地用途管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要積極開展耕地質量提升行動,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要嚴厲打擊各類違法占用耕地的行為,做到早發(fā)現、早制止、嚴查處,確保耕地數量不減、質量不降,為糧食生產提供堅實的土地保障,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穩(wěn)。
在糧食生產領域,科技的力量同樣不可小覷。從袁隆平院士的雜交水稻技術,到如今的智慧農業(yè)、精準農業(yè),科技的每一次進步都為糧食生產帶來了巨大的變革。黨員干部要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業(yè)科技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推動農業(yè)農村現代化進程。要加大對農業(yè)科研的投入,鼓勵科研人員開展糧食生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高農業(yè)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和應用率。要積極推廣先進的農業(yè)技術和裝備,如智能農機、無人機植保、水肥一體化等,提高農業(yè)生產效率和質量。要加強農業(yè)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培養(yǎng)一批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yè)農民,為糧食生產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激發(fā)糧食生產的活力,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
糧食安全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只有凝聚全民共識,才能匯聚起保障糧食安全的磅礴力量。黨員干部要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宣傳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引導廣大群眾樹立正確的糧食安全觀。要積極開展糧食安全宣傳教育活動,進學校、進社區(qū)、進農村,普及糧食安全知識,增強全民節(jié)約糧食、愛惜糧食的意識。要倡導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的理念,引導群眾合理消費、杜絕浪費,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維護糧食安全的良好氛圍。要鼓勵和支持農民群眾積極投身糧食生產,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匯聚起保障糧食安全的合力,讓中國飯碗端得更久。
糧食安全是國家發(fā)展的永恒課題。讓我們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攜手共進,用智慧和汗水筑牢糧食安全的“銅墻鐵壁”,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奠定堅實根基,讓中國飯碗在世界舞臺上永遠閃耀光芒。(范 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