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與數字技術的蓬勃發展,數字游民回流鄉村已成為一種新興的社會現象。數字游民群體具有較高的數字素養與深厚的專業知識,敢于冒險、勇于挑戰,且傾向于扎根基層。從本質上看,數字游民是依托數字技術、突破時間與空間限制、實現工作與生活有機融合,他們選擇回歸鄉村的動力,源于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引領、鄉村公共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備、鄉村產業振興帶來的機遇,以及鄉村治理水平的不斷提升。數字游民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主要路徑有:推動鄉村產業向多樣化和數字化轉型,帶動鄉村人才培養,促進鄉村文化的挖掘、開發與利用,助力鄉村數字化轉型,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關鍵詞】數字游民 鄉村全面振興 數字化轉型 農業新質生產力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當前,隨著我國鄉村全面振興的深入推進和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一種新的社會現象正悄然興起:數字游民回流鄉村。已有研究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大陸地區的數字游民和潛在數字游民在7000萬到1億之間。①隨著數字游民數量的增加,多個省份已經成立數字游民公社,如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數字游民公社、四川省資陽市數字游民公社、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數字游民公社等。數字游民回流鄉村,不僅是個人職業發展的選擇,而且是國家政策引領下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體現。這一現象的背后,折射出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和數字鄉村建設的顯著成效。同時,數字游民的回流為鄉村發展注入新活力。他們利用數字技術遠程工作,推動鄉村的數字化轉型,優化鄉村的人力資源結構,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持。
我國數字游民群體的主要特征
具有較高的數字素養和深厚的專業知識。數字游民群體的數字素養較高,他們通常具備較強的信息獲取、處理和分析能力,能夠迅速適應新興技術發展并加以利用。無論是編程、數據分析、圖形設計,還是市場營銷和社會化媒體運營,這些技能的掌握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遠程工作的需求,并在全球數字經濟發展中占據一席之地。通過互聯網平臺,數字游民不僅能夠進行日常工作的安排,而且能夠利用數字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同時,數字游民具有對新興技術發展的快速適應能力。無論是人工智能、區塊鏈,還是虛擬現實技術,數字游民往往能夠迅速掌握并將其應用于實際工作中。這種對新技術的敏感性和學習能力,使得他們能夠在快速變化的數字時代保持對數字技術的敏銳性。數字游民一般具有較為深厚的專業知識。例如,自媒體創作者需要掌握內容創作、搜索引擎優化(SEO)和數據分析等技能;自由撰稿人需要具備寫作能力、市場分析能力、社交媒體運營能力,以及跨領域知識的整合能力。
敢于冒險和挑戰。數字游民群體通常具有較強的探索精神和開放的心態,他們不僅敢于嘗試新的工作模式,還勇于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這種敢于對未知領域的探索以及對未來生活不確定性的嘗試,構成數字游民的核心特質。選擇回流鄉村的數字游民往往在追求事業發展的同時,對鄉村生活的未知充滿好奇和探索的熱情。鄉村的基礎設施、生活條件等方面與城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數字游民希望通過自己的專業能力和創新思維,利用鄉村的資源優勢,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鄉村發展貢獻力量。敢于冒險的精神不僅體現在個人生活的選擇上,而且反映在他們對新興職業的接受程度上。他們敢于挑戰常規,尋求個性化、定制化的工作模式,主動投身到新的經濟形態中。
比較年輕且具有良好的經濟基礎。數字游民群體普遍比較年輕,大多集中在25歲至40歲之間。他們愿意嘗試新的生活方式和職業模式,更愿意挑戰傳統的職業道路,傾向于選擇自我管理和靈活自主的工作方式。例如,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數字游民公社,入住的數字游民平均年齡為31歲。這表明,數字游民群體以高學歷、高技能的年輕人為主。另外,一些數字游民具有良好的經濟基礎,他們往往具有一定的社會資源或相對較高的收入,通過遠程工作或創業,能夠在不同地方生活和工作,享受更低廉的生活成本。尤其是當他們選擇回流鄉村,鄉村的低成本生活為數字游民提供更多的經濟選擇空間。
將工作與生活有機融合。數字游民巧妙地將工作與觀光旅游、休閑娛樂、鄉村文化等元素相融合,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首先,實現工作與觀光旅游的深度融合。數字游民憑借靈活的工作方式,能夠在全球范圍自由穿梭,讓工作與旅行不再是相互割裂的兩件事情。以泰國的清邁為例,這里憑借低廉的生活成本和宜人的環境,吸引大量數字游民。他們在咖啡館中遠程工作,閑暇時間則漫步于古城小巷或者攀登郊野山巒,實現工作度假兩不誤。②其次,可以充分享受各類休閑娛樂活動,如運動、閱讀、音樂等,實現工作與休閑娛樂的深度融合。例如,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動漫產業園專門打造數字游民社區,社區內配備共享辦公樓、共享直播室、健身房等完善設施。再次,實現工作與鄉村文化的深度融合。數字游民在鄉村扎根不僅是一種經濟行為,更是一種富有意義的文化實踐。他們通過深度融入鄉村生活,將工作與鄉村文化體驗有機結合。例如,“云起山丘”資陽國際數字游民社區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字游民,他們在這里遠程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當地的文化活動,如藝術市集、傳統節慶等。這種融合模式不僅讓數字游民充分體驗到鄉村文化的魅力,而且為他們在鄉村創業就業注入新動力。
數字游民回流鄉村的內在動力
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強力驅動。數字游民回流鄉村與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密不可分。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等。這些政策文件成為推動數字游民扎根鄉村的重要動力。尤為關鍵的是,這些政策激勵為數字游民創業就業創造諸多機遇。例如,數字游民回鄉村創業可享受創業優惠政策,獲得地方政府的創業就業指導等,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有力推動數字游民回流鄉村。
鄉村公共基礎設施日益完備。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鄉村交通、通信、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條件顯著改善,為數字游民提供更為便利、舒適的工作與生活環境。首先,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是數字游民回流鄉村的重要前提。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村村通”工程,鄉村道路網絡持續優化,為數字游民的流動提供極大便利。以“云起山丘”資陽國際數字游民社區為例,其位于臨江鎮仁里村,軌道交通資陽線的開通,使社區與周邊城市的交通連接更加便捷,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字游民入駐。其次,高速穩定的通信網絡,是數字游民開展遠程工作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5G網絡建設,鄉村地區的通信條件顯著改善。同時,數字網絡的普及與應用,為數字游民帶來更多的創業就業機會。例如,自媒體博主和電商等可以借助高速網絡進行直播帶貨,將鄉村的特色農產品推向外部市場。這種數字化創業模式不僅為數字游民提供收入來源,而且為更多數字游民回流鄉村樹立典范。再次,鄉村公共服務設施的日益健全,為數字游民提供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圖書館、運動場等鄉村公共服務設施的完善,為數字游民帶來諸多便利。
鄉村產業振興的拉動作用。當前,鄉村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業腹地,而是逐步成為多樣化、現代化的產業融合新空間。特別是數字賦能鄉村發展的大背景下,鄉村產業振興對數字游民回流產生強大吸引力。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成為數字游民回流鄉村的重要動力。各地紛紛挖掘本地資源,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例如,江西省婺源縣依托豐富的農業資源和優良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有機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產業,吸引大批數字游民前來工作和生活。他們不僅能夠以較低成本享受新鮮食品,而且可以通過農產品電商、直播帶貨、品牌推廣等形式參與當地特色農產品的推廣工作。鄉村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也為數字游民回流鄉村提供新的契機。隨著城市居民對休閑度假需求的增長,許多鄉村通過發展旅游產業實現經濟轉型。數字游民回流鄉村,既能欣賞美麗的田園風光,又能通過參與鄉村旅游產業實現收入多樣化。例如,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和生態農業,吸引大量數字游民前來創業,他們借助互聯網平臺,將當地的旅游資源推廣至全國乃至全球。此外,鄉村文化振興也是吸引數字游民回流鄉村的重要原因。近年來,全國許多鄉村通過挖掘傳統村落文化資源,打造獨具特色的鄉村文化產業,為數字游民提供豐富的創作空間。例如,貴州省丹寨縣通過宣傳非遺文化,吸引大量數字游民前來創業,他們利用互聯網平臺將當地的非遺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鄉村治理水平不斷提升。通過現代化的治理手段和制度創新,鄉村逐漸成為安全、舒適、宜居的新空間,吸引大量數字游民前來定居。同時,數字游民的參與為鄉村治理注入新的活力,形成良性互動。傳統鄉村治理模式常面臨青年參與不足、技術手段滯后等現實問題。而具備數字技能、創新思維的數字游民,能夠通過技術賦能、需求對接、資源整合等方式,深度參與鄉村治理決策。近年來,已經有不少鄉村通過引入數字化治理手段,構建智能化、精細化、網絡化的管理模式,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例如,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黃興鎮通過引入智能安防系統,實現對重點區域的全天候監控,治安案件發生率大幅下降。③
數字游民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新模式
構建鄉村人才振興新格局。一方面,緩解鄉村人才“空心化”問題。青壯年勞動力外流導致農村地區人才短缺,而數字游民的回流為鄉村注入新的活力。數字游民大多擁有高等教育背景和專業技能,能夠滿足鄉村發展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以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松莊村為例,2025年迎來一批“90后”“00后”青年,他們從香港、臺灣等地奔赴而來,到松莊村考察文創手辦開發項目。這些數字游民的回流,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就業,形成“以人才帶動人才”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數字游民通過知識傳遞和技能培訓,積極帶動鄉村本地人才的培養。他們組織各類工作坊、培訓班、網絡課程等,幫助鄉村居民提升個人技能和綜合素質。例如,四川省資陽市數字游民公社與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展開合作,開展人才培訓工作,彌補鄉村在數字經濟領域的人才短板,為鄉村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智力支持。
探索鄉村文化振興新路徑。首先,推動鄉村文化創新發展。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一環,但傳統鄉村因人口流失和文化傳承斷層,面臨文化活力不足的問題。數字游民回流鄉村,能夠填補鄉村文化人才的空缺,憑借其創新思維和數字化能力,為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供新思路。例如,數字游民與當地居民共同開發文創產品,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形式,將鄉村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傳播到全國乃至全球,吸引大量游客和文化愛好者。這種文化傳播方式不僅能提升鄉村的知名度,而且能激發當地居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其次,促進鄉村文化繁榮。通過組織多樣化的鄉村文化活動,數字游民能夠豐富鄉村文化生活。例如,數字游民與當地居民共同舉辦技能分享會、藝術展覽和鄉村文化節等活動,增強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再次,傳播鄉村文化。數字游民可以利用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積極傳播鄉村文化。例如,在廣東省中山市圣獅村,數字游民與高校合作,運用三維建模、VR全景等技術,將僑鄉文化遺產數字化,打造“尋·展古村落”項目,吸引大量游客和文化愛好者。這種數字文化傳播方式不僅提升鄉村文化的吸引力,而且為鄉村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新路徑。
激活數字鄉村建設新動能。數字鄉村建設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游民回流鄉村不僅能夠彌補鄉村數字人才的不足,而且能夠推動鄉村數字化轉型。其一,推動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2025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發布,提出“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④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在于通過科技創新發展智慧農業,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數字游民可以利用數字技術、農業大數據平臺等助力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變,為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其二,推動鄉村數字技術普及。鄉村地區既是數字技術應用的難點,又是數字技術快速普及的著力點。數字游民可以通過應用農業大數據平臺、智能監測系統等技術,進一步推動智慧農業的發展,為鄉村產業數字化升級提供技術保障。其三,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游民回流鄉村,對數字基礎設施提出更高要求,進一步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為滿足數字游民的工作需求,許多鄉村加快5G網絡和寬帶覆蓋的建設。《2025—2029年中國數字政府建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近五年我國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截至2022年底,5G網絡覆蓋所有縣城城區,實現“村村通寬帶”“縣縣通5G”。⑤這說明,數字鄉村建設可以與數字游民回流鄉村形成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新格局。
【注: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數字經濟推動農村地區共同富裕的機制與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2AJL103)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姚建華:《數字游民“熱”的“冷”思考》,《人民論壇》,2024年第7期。
②《瞭望丨全球興起數字游民》,新華網,2025年3月24日。
③《湖南長沙公安探索治安防控新模式 為城市發展夯實平安基石》,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官網,2022年12月27日。
④《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新華網,2025年2月23日。
⑤中投產業研究院:《2025—2029年中國數字政府建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4年11月14日。
責編/孫渴 美編/陳媛媛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