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日來,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中央宣講團成員在各地各部門宣講,并與基層干部群眾互動交流。讓全會精神走進“尋常百姓家”,要做到接地氣、沾泥土、暖民心,以群眾聽得懂的語言、用得上的內容、能感知的實效,讓全會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凝聚起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吃透政策,用“接地氣”的解讀傳遞精神。這既要求語言上的“口語化”,更要求對政策的精準把握以及在融會貫通基礎上的“深入淺出”。黨員干部要沉下心來學深悟透,把全會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掰開揉碎,搞清楚“為什么提”“提了什么”“要怎么做”,真正做到心中有數。在語言轉化上,要練就“說群眾話”的本領,用“種糧補貼怎么漲、特色產業怎么興”替代“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抽象表述,用“老舊小區怎么改、養老服務怎么優”解讀“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的政策內涵。以群眾關心的“柴米油鹽”闡釋政策紅利,全會精神自然能從“文件上”走到“群眾心里”。
深耕調研,用“沾泥土”的內容回應期盼。宣講內容若脫離群眾需求,即便講得再“精彩”,也只能是“空中樓閣”。黨員干部要走出會議室,深入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社區院落,搞清楚群眾最盼什么、最急什么、最愁什么,摸準群眾“需求脈搏”。堅持內容上“精準滴灌”,不同群體的需求不同,宣講內容也應“量體裁衣”。面對返鄉創業青年、社區居民、企業職工,要分類解讀“激勵各類人才下鄉服務和創業就業”“完善社區治理”“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等政策部署,讓全會精神與群眾的“急難愁盼”呼應,讓不同群體感受到政策溫度。堅持“雙向互動”的溝通交流,做好“線上線下”意見收集工作,線下通過上門走訪、“板凳懇談會”,線上通過問卷調查、線上留言等方式,讓群眾“出題”,宣講員“答題”,把“群眾想聽的”和“政策要講的”結合起來,讓宣講內容既符合全會精神,又貼近群眾生活。
實干擔當,用“暖民心”的行動惠民利民。不僅要讓群眾了解政策,還要讓群眾享受到政策紅利,讓全會精神轉化為“為民干實事”的實際成效。黨員干部要堅持干字當頭、效字為先、實字為要,圍繞“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鉚足干勁、銳意進取,以“等不起”的緊迫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到經濟建設、科技創新、基層治理、鄉村全面振興等重點工作一線,抓好“一老一小”民生實事,推動優質教育資源、醫療資源下沉,主動上門為企業解決問題,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要求實效、謀發展,以系統思維破解發展難題,建立問題清單、整改清單,壓實責任、跟蹤問效,確保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從辦好“一件事”推動解決“一類事”,以釘釘子精神把各項工作干到實處,讓宣講的“政策溫度”轉化為群眾的“幸福指數”。(徐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