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田間地頭的鄉村全面振興實踐,到工廠車間的產業升級現場,從社區網格的民生服務窗口,到科技創新的攻堅前沿,一線不僅是政策實施的“最后一公里”,更是人民美好生活實現的“檢驗場”。黨員干部唯有沉到一線、干在實處,才能把宏偉藍圖轉化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成果。
到一線去,要帶著問題導向找癥結。一線的問題最真實,一線的訴求最迫切,只有把問題找準、把癥結摸透,政策實施才能靶向發力、精準有效。在鄉村全面振興中,黨員干部要走進村莊院落,看看老鄉們的農田水利是否完善,問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難題,聽聽返鄉創業者對產業扶持政策的期盼,才能將種業振興、縣域經濟發展、社區治理等舉措,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在民生領域,要到社區菜場了解居民“菜籃子”價格,到就業服務中心跟蹤高校畢業生求職進展,到老舊小區查看改造后的居住體驗,才能把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優化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政策,落到群眾心坎上。
到一線去,要帶著創新思維破難題。許多工作沒有現成經驗可循,需要黨員干部在一線探索實踐。在傳統產業升級中,不能簡單照搬“一刀切”的改造模式,而要深入企業生產車間,指導企業在實踐中找到“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的適配路徑;在科技創新領域,要主動對接科研團隊與產業園區,推動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落地,讓實驗室里的技術突破實現成果轉化;在基層治理中,要打破思維定勢,借鑒“楓橋經驗”,探索“黨建+網格”“數字化+基層治理”等新模式,在一線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把服務做到最優,才能讓創新舉措接得住、行得通、見實效。
到一線去,要帶著為民情懷辦實事。《建議》聚焦“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從“好房子”建設、醫療衛生強基,到生育休假制度落實、適老化改造,每一項部署都連著群眾日常。黨員干部到一線,要以釘釘子精神把小事辦實、實事辦好。如老舊小區改造既要“好看”更要“好住”,兼顧基礎改造與養老、游樂等民生需求;醫療資源下沉需推動優質醫生基層坐診、完善遠程服務,讓農村居民就近就醫。為民服務沒有終點,黨員干部當把群眾“急難愁盼”記在心頭,在一線用腳步丈量民情,用行動溫暖民心,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黨員干部要撲下身子、沉到一線,以真抓實干的擔當,把規劃藍圖變成實景圖,讓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越走越寬廣。(王小東)